可能以前聽說過,身邊有不少夫妻得了同一種癌癥先后去世的例子,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癌癥會傳染嗎?
從癌癥的發(fā)生機制來看,癌癥是不會傳染的。不過,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的王東林主任指出,癌癥本身不會傳染,然而,導致癌癥發(fā)生的細菌和病毒卻會傳染。
由于家族成員長期生活在一起,很容易被同一個致癌因素或誘因影響,從而引起“家庭癌”的出現(xiàn)。傳染病之所以會傳染,是因為傳染源能夠進入健康人的體內(nèi),而且能夠在健康人的體內(nèi)存活并生長。
然而,對于癌癥而言,癌細胞的體積都比較大,很難通過日常的傳播途徑進入健康人體內(nèi)。其次,人體具有很強的免疫系統(tǒng),能夠識別并清除外來入侵的細菌和病毒,即使癌細胞偶然進入健康人體內(nèi),也會被免疫系統(tǒng)識別并清除。
到目前為止,并沒有癌癥傳染的臨床病例。專家表示,癌癥的出現(xiàn),是外部環(huán)境、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導致細胞基因出現(xiàn)變化而產(chǎn)生的。
不過,癌癥雖然不會傳染,卻有可能遺傳。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的易琳醫(yī)師表示,遺傳因素對于癌癥發(fā)展起著關鍵作用,乳腺癌、卵巢癌等就是具有遺傳性的癌癥,家族中有這些癌癥的患者,后代得同種癌癥的概率也更高。
夫妻、家人得同一種癌癥的情況也不少見,這是因為導致癌癥出現(xiàn)的病毒和細菌有可能傳染,這也是夫妻、家人共同的飲食結(jié)構(gòu)、生活方式等引起的結(jié)果。
比如,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導致胃癌,而這種病菌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的接觸經(jīng)消化道傳染,因而可能導致家庭中多位成員都出現(xiàn)胃癌。
專家表示,從某種程度上說,癌癥在家庭成員中確實會“傳染”,根源則是致癌病菌可能通過家庭成員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等途徑進行傳播。
因此,為了預防這種“家庭癌癥”,一定要維護好家庭居住環(huán)境,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
癌癥不會傳染,會傳染的是致癌誘因
上文提到,癌癥并不會傳染,但致癌病菌卻會傳染,尤其是由病毒引起的癌癥,很可能在親密接觸的人群中進行傳播。
乙肝病毒
在我國,85%至90%的肝癌都與乙肝有關,而大多數(shù)的乙肝都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乙肝病毒會對肝細胞進行破壞,同時導致細胞癌變。
這種病毒會通過母嬰、性接觸和血液進行傳播,因此,有乙肝的女性懷孕后生下的孩子,很大概率也會出現(xiàn)乙肝,而性行為、文身、拔牙、抽血等方式,也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當然,跟乙肝患者一起吃飯、握手、擁抱并不會被傳染,而且接種乙肝疫苗,也能有效預防乙肝病毒的傳染。
幽門螺桿菌
慢性胃炎、胃潰瘍以及胃癌,都可能由幽門螺桿菌引起。有調(diào)查顯示,全球至少有一半的人曾感染幽門螺桿菌,在我國,幽門螺桿菌在北京的感染率為57%、在上海則為59%。
如此高的感染率,大多源于吃飯不使用公筷。也就是說,如果一起吃飯的人群中,有一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那么同桌吃飯的人很大可能也會被傳染。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后引起的胃部疾病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則可能演變?yōu)槲赴。所以,吃飯使用公筷,是防治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有效方式。
人乳頭瘤病毒
宮頸癌是目前困擾女性健康的一大癌癥,其“禍根”正是人乳頭瘤病毒,這種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進行傳播。
雖然感染了人乳頭瘤病毒并不一定會得宮頸癌,但意味著得宮頸癌的風險會增加。因此,一定要避免高危性行為,并且定期做好篩查,當前,還能通過接種HPV疫苗進行防治。
EB病毒
研究表明,超過95%的鼻咽癌與EB病毒有關,這種病毒的傳播途徑與幽門螺桿菌類似,一起吃飯、接吻等都可能成為EB病毒傳播的途徑,尤其是在患者口腔出現(xiàn)破損時,EB病毒便找到****的傳播時機。
因此,養(yǎng)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比如飯前洗手、使用公筷等,能夠有效預防EB病毒感染。此外,如果發(fā)現(xiàn)異常,一定要到醫(yī)院進行檢查。
預防癌癥,一方面要減少細胞變異的風險,比如遠離致癌誘因,少接觸放射性物質(zhì)等,**常見的就是少吸煙、少吃高鹽、腌制食物,避免長期暴露在粉塵環(huán)境中等。
另一方面,需要保持免疫力的平衡穩(wěn)定,通過堅持鍛煉身體、保證充足睡眠、穩(wěn)定情緒、尋找釋放壓力的途徑等方式來達到目的。
總之,排除了遺傳因素之外,我們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遠離癌癥。